科技成果评价
根据委托单位需求,提供包括成果审查、流程指导、附件代办、评价组织等工作在内的科技成果评价全流程服务,为委托单位提供一站式科技成果评价解决方案,确保评价效果、提高评价效率、降低评价成本。
技术合同登记
根据技术输出机构需求,提供包括机构备案、合同编撰、认定登记、复查审核、奖补申报等全流程工作,确保技术输出机构在充分享受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优惠政策的同时,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标准化、常态化。
科技成果登记
根据申请单位需求,提供包括流程指导、材料审查、成果入库、证书颁发等工作在内的全流程服务,并通过平台组织的线上线下对接活动以促成科技成果的交易与转化,将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成果价值评估
针对技术成果交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因买卖双方对交易标的估值差异巨大而导致交易无法达成的情况,通过科学的评估模型设定及专家审定机制的引入,设计并开发的网络化、自动化评估工具,以“自动计算+专家修正”的方式为技术成果交易提供科学、公允的价值评估数据(报告)。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在原邵阳市卫生学校基础上组建的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为1906年英国教会出资创办的湖南邵阳私立普爱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现拥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80亩,校舍建筑面积18.5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1.2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7.6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63.04万元。拥有附属医院3所,均为三级综合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所;教学医院3所,实习医院70余所。开设有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针灸推拿、口腔医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和药品经营与管理等1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7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251人(其中教授27人),占52.84%。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51人,占31.79%。学校拥有附属医院3所,均为三级综合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所;教学医院3所,实习医院70余所。开设有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针灸推拿、口腔医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和药品经营与管理等10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7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251人(其中教授27人),占52.84%。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51人,占31.79%;
近年来学校教师主编及副主编教材102部,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207项、省级教改课题55项,公开发表论文86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获省市级成果奖38项。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3年,由原邵阳市经贸学校(1952年)、邵阳市机电工程学校(1979年)和邵阳市农业学校(1957年)三校合并组建,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设有电梯工程学院、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信息技术与创意系、财会工商系、生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五年制大专部、公共课部、思想政治教育部、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四系三院三部。现有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2个,湖南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经信委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专业1个,院级特色专业7个。有实训楼、汽车实训中心、建筑实训中心、电梯实训中心、机器人实训中心、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实训室,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68个。现有在职教职工390人,在籍在校学生7468人。设有电梯工程学院、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信息技术与创意系、财会工商系、生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五年制大专部、公共课部、思想政治教育部、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四系三院三部。
近年来,学院获得教学大赛国家级奖7项,省级奖100余项。学院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就业先进单位、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邵阳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公众满意学校。
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医学类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和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项目单位。
现有李子园、七里坪、西湖、江北四个教学校区。现有22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医学类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2项、中央财政专项资助专业1个、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学校有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8个,各类研究所14个,各类实验室26个(其中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省示范实践教学中心1个),校外实习基地177个;直属附属医院2所,协作型附属医院1所,均为三级综合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所;教学医院3所,实习医院70余所。现有教职工3627人,其中附属医院职工2179人;有正高职称(含教授、主任医师等)163人,有副高职称(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640人,博士、硕士902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教授为名誉校长、兼职教授,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
近5年来,学校共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910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等教学、科研成果奖156项;发表学术论文5500余篇,有387篇被国际三大权威索引收录;出版学术专著93部。
湖南理工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阳市,面朝岳阳楼,紧邻洞庭湖,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被纳入湖南省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间改办大学的设置规划,获批湖南省2020-2023年拟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910年举办的湖滨大学,后历经发展变迁,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岳阳大学及岳阳教育学院合并为岳阳师范学院,2003年更名为湖南理工学院。设有16个教学院及1个独立学院--南湖学院,拥有学士学位专业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3000余人(含独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273人,其中教授139人,博士226人,硕士生导师180人,外籍教师23人,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国家友谊奖”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50余人,聘请了世界钢琴大师迈克尔·阿卡德夫等近百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我校专、兼职教授。
近5年来,学校共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其中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名栏建设”工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强省建设重点推进工作项目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8项。
湖南农业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始建1903年10月8日创办的修业学堂,周震鳞、黄兴、徐特立、毛泽东等先后在此执教。1951年3月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3月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是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单位,是农业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研究生院,学科涵盖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艺10大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本科专业72个、专科专业2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动植物科学领域、农业科学领域的ESI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现有专任教师136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美国科学院院士2人,高级职称专家829人,博士生导师307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81人;有“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等316人;有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3个、省创新团队6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
学校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精品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全国农业硕士实践教育示范基地1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5项;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获提名奖。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湖南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纳米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高灵敏度可视化检测方法研究;食品安全、临床医学分析中的试剂盒、临床试纸研制等
科研成果:连续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研究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身份在《Bio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s》、《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湖南省2016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湖南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添加剂的合成与制备;分子构效研究
科研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优秀青年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授权国家专利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篇。
湖南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金属材料腐蚀机理、环保型表面工程技术、应用电化学
科研成果:主持完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在金属腐蚀理论,功能催化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编著作2部。获得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多项奖励。
湖南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新型锂/钠离子电池材料可控制备技术、固液废弃物的增值化利用技术、无机功能粉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科研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在锂/钠离子电池材料、废弃物锂/钠电资源化利用、无机功能粉体材料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已获授权5项。参编著作2部。获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中聚电池奖学金”、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优秀学术论文、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学术成果奖、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多项奖励。
湖南巨发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精细化学工程
科研成果:从事塑料着色技术、塑料改性技术与颜料研究24年,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所研制的产品曾获得中国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级重大新产品等奖励。历年来,还先后在塑料开发;塑料科技;上海染料;塑料机械;《颜料》、《中国塑料年鉴》《塑料加工》《上海塑料》等杂志或刊物上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